新浪博客

永定寺的余香5遗爱苏郡

2024-01-23 07:29阅读:
永定寺的余香5
——韦应物评传苏州廉吏补遗之二

我楚狂人
四、遗爱苏郡
苏州在唐代是江南唯一的雄州,其政治经济地位已经是全国一流。苏郡迎来了新的刺史韦应物。
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七月,52岁的韦应物由左司郎中领苏州刺史,从三品。于是韦应物离京赴任,走上了他人生的,也是仕途的最后一程。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韦应物在苏州任上写给友人的一联。一个地方官,只要见到地方上还有逃荒要饭的,就要为自己的俸禄感到羞愧。这就是一个地方官高度的责任感,一个地方官的良心。难怪千年之后的苏州诗人沈德潜说:“是不负心语。”这是没有愧对良心的话。能不愧对良心,自古几人做得!
韦应物在苏州做了些什么?据说任苏州刺史时常在郡斋中焚香冥坐,以清静无为持政。清静无为也许源于他的道家思想,但是不扰民就是实实在在的好事。他在苏州做三年刺史,修水利,理赋税,勤政务,两袖清风,实实在在地带病为苏州百姓操劳了三年。
在苏州。韦应物有这样一首诗: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这首诗写作者在苏州郡斎与“诸文士”的一次雅集。一开始写郡斎应有的气派。这是一个夏日的台风天气,暑气尽散。尽管高朋满座,心里却惴惴不安,总觉得自己还没有尽到地方长官的职责。时值禁渔,素酒一杯,华章数篇,足以心神愉悦,地方富庶,不仅财赋,更有人物。这就是一个地方官的宴会。一个地方首长,自觉遵守禁渔法令,这就是一个廉吏的慎独精神。
在苏州刺史任上
,韦应物经常在郡斋焚香独坐,所接谈者仅诗人刘长卿、顾况和诗僧皎然数人而已。顾况于至德二载(757)登进士第。建中二年(781)至贞元二年(786)﹐韩滉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时,曾召为幕府判官。贞元三年为李泌荐引,入朝任著作佐郎。贞元五年,李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月间贬饶州司户参军。被贬的原因据说是傲毁朝列”(李肇《唐国史补》)不能慕顺﹐为众所排”(皇甫湜《顾况诗集序》)。在贬途经苏州时﹐与韦应物有诗酬唱。约于贞元十年离饶州﹐晚年定居茅山(今属江苏)。贞元十六年﹐皇甫湜曾在扬州见到过他(《顾况诗集序》)。大历六年(771年),任永嘉监盐官,曾著有《仙游记》,描述飞云江上游李庭寻上山砍树,迷不知路,逢见祭水,内有农田、泉竹、果莱、连栋架险、300余家。云云。顾况晚年俨然文坛领袖,从他戏白居易的轶事可以知道。顾况是传说中的神仙一流人物,与韦应物应该气味相投。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皎然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
须知苏州的富庶是天下闻名的,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苏州升为江南唯一的雄州。
诗人韦应物初到苏州,登上城中的重元寺高阁,曾这样赞叹苏州的富庶:
登重玄寺阁
始见吴郡大,十里郁苍苍。
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俗繁节又喧,雨顺物亦康。
禽鱼各翔泳,草木遍芬芳。
重云寺也就是重元寺。传是梁陆僧瓒舍宅建,初名承天寺,所以接驾桥曾名承天寺东桥,后名有仁寺,唐代称重云寺,寺有别院五,曰永安(后称梧昌)曰圆通等。宋至和中改称能仁寺,所以接驾桥又称能仁寺东桥。寺前有两土山,故又称双峨寺,元初毁于火,至正间(1341—1368)重修,名重元寺。清代避康熙讳,改名重元寺。今阳澄湖重元寺可以看作异地重建云。
但是,就在这样富庶的地方担任最高长官三年,韦应物卸任时竟然一贫如洗,连回长安的川资也无法筹措,这是何等的清廉。这就难怪千百年来苏州人要怀念这位“韦苏州”了。
有趣的是,韦应物还无意中为苏州培养了另一位优秀的地方官,那就是白居易。据白居易的回忆,少年白居易在十一二岁时第一次来到苏州,这正是韦应物担任苏州刺史的时候。一个崭露头角的天才少年,遇到了诗名颇盛的老诗人,于是造就了一番佳话。韦应物的形象深深植根在少年白居易的心里。因此在多年后白居易担任苏州刺史时,他就跟着韦应物的脚印走。他整治太湖水患,根治山塘河水患,修筑白堤。后人把韦应物、白居易和另一位诗人太守刘禹锡尊为苏州“三贤”,而三贤祠就在韦应物去世的无定寺原址。
苏州人是懂得感恩的,永远记得这位为了苏州鞠躬尽瘁的两袖清风的诗人太守韦应物的。
永定寺的余香5遗爱苏郡
苏州重元寺,下同。在园区阳澄湖畔,慕饮马桥古刹名而建。
永定寺的余香5遗爱苏郡
永定寺的余香5遗爱苏郡
永定寺的余香5遗爱苏郡
永定寺的余香5遗爱苏郡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