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旧书摊相逢记

2023-10-05 09:14阅读:
我给了他100块钱,拿走了那本书。他忙说谢谢,夸我懂行,不停地唠叨,老爷叔内行,识货朋友。我听了心里难受,觉得孔乙己没有走远。

旧书摊相逢记

旧书摊相逢记

文/颜光明
手里这本旧书,是我平生买的最贵的一本旧书。在我看来,也无多大价值,网上也能淘到。但我还是花高价买了。
国庆节逛古镇,又碰到了D某。
两年前,在沿河的廊棚里看他设摊卖旧书,凑过去瞧了一眼,都是过时的书报杂志和文革时期的油印出版物,连环画,还有内部学习资料,包括文件在内,剩下的就是毛主席的像章和不同版本的语录。对我来说,唯有1957年出版的两本人民文学杂志在这发霉的书推里还有点吸引力。
这杂志还有吗?就这两本。是收来的?家里的。
须知,上世纪50年代有人看“人民文学”不是一般人。即便是今天,也算是文学发烧友。我问,你是上海人?是啊,我就是。D某的年
纪不小,讲话语速很快,嘴里带水沫星。“我老爸是教书的。”我说,还高寿?死了,被我气死的。为何?不争气呗。
D某像是说别人的事那样轻松。我吃了两次官司。要面子的老爸受不了。那你犯的是什么事?赌。
不想多问。他继续说,我是个败家子,伤透了老爸的心。你看,现在卖的都是家里的东西,老大不小了还在啃老。神色有点自责,却又满不在乎。不过,身上还是有点家传的气息。
这让我有了一点同情。“你就不能找个正经的事,这卖旧书能赚钱?”他眼神无光,倒是有点啊Q的个性,“反正饿不死,混到那儿算哪儿。”
在不完整的闲聊中,得知D某本来有个不错的家,因染赌隐家败了,家也从市区迁出,越搬越远,最后搬出上海,搬到了江苏昆山的花桥。这中间的细节不问大致也能猜出一点。眼前D某的落魄,有点可怜,却很难原谅,连他自己也这样认为。他老爸地下有知见他这副熊样又会怎样想?
今又相遇,面熟不生。当提到“人们文学”,D某用手拍了一下脑门,想起来了,“是你啊!”他的惊讶倒是让我有点感动。我问,生意好吗?过得怎样?他双手一摊,会有谁来同情?看来他的牢骚并非抱怨,摆放的一堆旧书和资料与两年前的变化不大,偶尔还夹着港版八卦之类的旧书。不过,增加了一些玩具。
我拿起一本1986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WG史》问,多少钱?100块。我又问,还是从花桥过来?D某答,是的。那你为何不去安亭老街?摊位费太贵。
开张临到中午,还没有做成一笔。D某叹气道,谁会同情?我忽然发现,这老兄与两年前瘦了很多,话更多,有点搭进搭出。而后凑近我有点神秘兮兮地拉开双肩包,露出几本港版书,“侬要伐”。我说,现在没有人对这种书感兴趣,包括你这些旧书和资料,还有哪些发黄变脆的旧报纸,很多资料网上都能找到。
我给了他100块钱,拿走了那本书。他忙说谢谢,夸我懂行,不停地唠叨,老爷叔内行,识货朋友。我听了心里难受,觉得孔乙己没有走远。这书对我也没用,经历过一点,还关心它干嘛,但在D某身上烙印很深,而历史早就翻篇了,他似乎还活在过去的阴影里。
2023.10.4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