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小随笔是为了记录本科期间一段很特别的友谊,我很难描述。因为对我来说实在是很重要很深的友谊,但我们实在并不怎么了解对方,生活上也不曾亲近过,所以用通常都标准来衡量,也可以说很浅的情谊。
我很久没有遇到这样惺惺相惜的感觉。也可能我自闭太久,因此很少遇到什么特别的人;也可能我自视甚高,不曾注意到身边人的闪光点。许多人破除滤镜之后觉得不过尔尔,许多人一开始就觉得不值得来往,故也没有缘分,还有一些,可以交心可以共苦也可以同乐,但恰因为距离过近而失去了一些互相欣赏的敬意,唯独她是和我一直在远远近近的距离里,能为我带来时不时的钦佩与共情的快乐的人,一个真正能让我心里叹一声“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的同伴。
我对她的欣赏实际上来源于我自己的缺面。我是一个很容易模糊生活和工作的界限的人,我这个人做事温吞,哪怕明知道团队里有可能存误的观点也未必会吱声,只是心里自己不认同,但不愿出那个头去,像是怕得罪什么人,或是伤害同事在生活中的友谊,但她能这样清楚地将私情和公事划开。有人不喜欢她的直接和犀利,但我恰恰喜欢她在护卫学术观点的勇敢与真诚。做一个老好人恰恰是最容易的,那样换来的友谊又是多么一戳即破。她在工作上直率、果敢,在生活中真挚、坦诚,光这两点就足以我在未来的生活中时时记起,时时鞭策自己克服自己的软弱和虚伪。
我有许多自私的纠结与局限,我也曾相信“人心都是肉长的”“用真心换取真心”的信条,可以接受为集体的无差别付出,但这毕竟是有限的,一但对方无法在善意的基点开始与我互动形成循环,我便开始退缩。我和她的聊天记录大部分是一些学习资料和讯息,以及一些项目课业的吐槽。然而,我只愿给她分享我的劳动成果,而发给我的只要对其他人有用处,她也愿意那样毫无保留地发到班级群。有人念她的好,有的人默默索取但无所回报,但她好像并不如我这样在乎别人的反馈。她的大度、慷慨获得大家都喜爱和许多挚友,这让我很羡慕。她是那样强而能给别人带来获益的人,而我是那样只管自己和小部分朋友而对大家无所增益甚至有利益方面竞争倾轧的人。我可能需要花许多时间去调整自己零和博弈思维惯性带来的作茧自缚式的伤害。
以上大概都是我的一些一厢情愿的自语,这只是单方面的欣赏与钦佩。但是朋友啊,我多希望能如我今在此处所愿的那样,你在大洋彼岸能平平安安,顺利追求自己热爱的志业,拥有更多真挚的友谊,继续令你舒适
我很久没有遇到这样惺惺相惜的感觉。也可能我自闭太久,因此很少遇到什么特别的人;也可能我自视甚高,不曾注意到身边人的闪光点。许多人破除滤镜之后觉得不过尔尔,许多人一开始就觉得不值得来往,故也没有缘分,还有一些,可以交心可以共苦也可以同乐,但恰因为距离过近而失去了一些互相欣赏的敬意,唯独她是和我一直在远远近近的距离里,能为我带来时不时的钦佩与共情的快乐的人,一个真正能让我心里叹一声“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的同伴。
我对她的欣赏实际上来源于我自己的缺面。我是一个很容易模糊生活和工作的界限的人,我这个人做事温吞,哪怕明知道团队里有可能存误的观点也未必会吱声,只是心里自己不认同,但不愿出那个头去,像是怕得罪什么人,或是伤害同事在生活中的友谊,但她能这样清楚地将私情和公事划开。有人不喜欢她的直接和犀利,但我恰恰喜欢她在护卫学术观点的勇敢与真诚。做一个老好人恰恰是最容易的,那样换来的友谊又是多么一戳即破。她在工作上直率、果敢,在生活中真挚、坦诚,光这两点就足以我在未来的生活中时时记起,时时鞭策自己克服自己的软弱和虚伪。
我有许多自私的纠结与局限,我也曾相信“人心都是肉长的”“用真心换取真心”的信条,可以接受为集体的无差别付出,但这毕竟是有限的,一但对方无法在善意的基点开始与我互动形成循环,我便开始退缩。我和她的聊天记录大部分是一些学习资料和讯息,以及一些项目课业的吐槽。然而,我只愿给她分享我的劳动成果,而发给我的只要对其他人有用处,她也愿意那样毫无保留地发到班级群。有人念她的好,有的人默默索取但无所回报,但她好像并不如我这样在乎别人的反馈。她的大度、慷慨获得大家都喜爱和许多挚友,这让我很羡慕。她是那样强而能给别人带来获益的人,而我是那样只管自己和小部分朋友而对大家无所增益甚至有利益方面竞争倾轧的人。我可能需要花许多时间去调整自己零和博弈思维惯性带来的作茧自缚式的伤害。
以上大概都是我的一些一厢情愿的自语,这只是单方面的欣赏与钦佩。但是朋友啊,我多希望能如我今在此处所愿的那样,你在大洋彼岸能平平安安,顺利追求自己热爱的志业,拥有更多真挚的友谊,继续令你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