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杂说”之九:《能吃苦是一种资本》
2024-11-13 06:40阅读:
《能吃苦是一种资本》
赵忠心
警车开道为哪般
十多年年前的一天。在江南某省城的宽阔的大街上,一大清早就停放着一辆威严的警车和一辆豪华的大轿车。这样两辆用途显然不同的汽车停放在马路上,引起了行人驻足关注。
人们惊奇地发现,警车上坐着警察,可轿车坐着的却不是犯人,而是佩带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轿车周围簇拥着黑压压一大群前来送行的人,男女老幼都有,约有上百人。只见车下的人一个劲儿地往车上递送大包小包的各式各样的食品,同时还喋喋不休地千叮咛万嘱咐:“别到处乱跑。”“不要喝生水,别吃不干净的东西。”“水杯、饭碗使自己的,不要使老乡的。”“睡觉盖好被子,别着凉。”“晚上上厕所带好手电筒
,要结伴去”……
警车拉着警笛、闪着警灯开动了,直到消失在大街的尽头,送行的人们仍旧站在原地,眼含热泪,眼巴巴望着车远去的方向,那神情颇为“悲壮”,像是生离死别……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是该省城某单位组织的一次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从省城挑选二十名小学生,到边远山区生活学习一周时间;同时,从边远山区挑选二十名小学生,到省城生活学习一周时间,即进行短期的“易地留学”。城乡的学生分别住在对方学生的家里,到对方的小学学习。
组织者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城里的生活条件优越的孩子,亲身体验一下农村比较艰苦的生活,看看农村孩子生活学习的条件,促使他们更加珍惜自己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为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别、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思想。让农村的孩子亲身体验一下大城市的生活,看一看城市孩子生活学习的条件,促使他们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树立为改变家乡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发愤学习的思想。
应当说,这是一项很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一听说搞这样的教育活动,不论是农村的孩子,还是城里的孩子,都跃跃欲试,乐于参加,纷纷踊跃报名。
城乡家长的差异
农村孩子的家长非常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让孩子走出贫穷落后的山沟,到大城市开开眼界,那可真是求之不得的事。被批准参加这次活动的农村孩子的家长,都嘱咐孩子到城里住在小朋友家里,要帮叔叔阿姨多干家务活,尽量少给人家添麻烦,要好好向城里的小朋友们学习。
而城里孩子的家长,却是另外一种态度。
这次挑选下乡的孩子,都是六年级小学生。家长多数都不大情愿,顾虑重重:有的怕孩子生病,受不了山区生活那份罪;有的怕耽误孩子的文化学习,影响升学考试;也有的怕出什么危险意外……
可孩子们却都愿意去。学校又都是挑选的学生骨干,在老师和学生眼里都是优秀学生,家长不好直接阻拦。但在孩子们临出发前的家长会议上,家长们经过讨论酝酿,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个要求:孩子们可以去,但必须得有警车开道;不然的话,我们就不让孩子们去。
组织者认为这种要求也太过分了,极力劝说家长说“这样做影响不好”。但家长们还是坚持他们的意见,一点儿也不肯让步。没办法,组织者被迫做出让步,只好按家长的要求办。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所描写的那种情景。
能吃苦是一种资本
看到那种情景的人,无不感叹地说:“现在的孩子,养得也太娇了。将来他们怎么能独立生存呢?”恐怕读者也会有同感。
这种担心,不是杞人忧天。
孩子们长大了,都要离开家庭、父母,走上社会,独立生活。生活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能吃苦的精神、独立生存和生活的能力。缺乏这种精神和能力,不仅难以生存,更何谈在事业上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不要以为一个人只要有知识,就可以成就事业,必须还要有自信心和自强心。而自信心和自强心,首先来自能吃苦的精神、独立生存和生活的能力。试想,一个人离开家庭、父母的保护和照料,都不能自存,都寸步难行,他怎么会有自信心和自强心呢!
现在,城里许多孩子的父母,很不重视孩子吃苦精神和生存能力的培养。总是像老母鸡那样卵翼幼子,舍不得让孩子离开父母一步,甚至孩子的行踪离开父母的视野就惊恐万分。千方百计地给孩子创造安逸舒适的生活条件,让孩子尽情地享受,一点点困难和磨难,也舍不得让孩子承受。致使有的孩子到了中学、甚至到了大学,离开了家庭、父母都不会独立生活。处处表现出软弱、怯懦、萎缩、无能,害怕吃苦,惧怕困难。像这样的孩子将来能有什么出息和作为呢?
特别是在今天,市场经济的发展,处处都充满了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缺乏能吃苦的精神、独立生存和生活的能力,是无法适应的,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可能站得住脚。
两厢对照 发人深省
说到这里,不由得使人想起我国东邻日本。
日本的学校和家长都特别重视培养、锻练孩子们的吃苦精神和生存能力。他们不仅经常组织城里的孩子到本国偏僻的山区或无人岛“留学”,锻练生存能力,甚至还由家长自己出资,飘洋过海,送孩子到中国内蒙古大青山草原做“生存旅行”锻练。
人们还都记得,就在1992年暑假,日本有七十七名11——16岁的孩子来到我国荒无人烟的内蒙古大草原,每人身背20公斤的背包,每天步行20公里,行程约50公里。每天三顿饭,从挖坑、砌灶、埋锅、捡柴,到做饭做菜,都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完成。晚上在野外宿营,还要由孩子们自己动手支帐篷、挖厕所。
路上,有一位日本孩子感冒发烧,随行的中国辅导员建议让那位孩子离开步行的队伍,直接乘车先去目的地。带队的日本老师却不同意。他说:“这孩子现在虽然有病,但更重要的是意志力的问题。”中国辅导员说:“怕万一出了事,不好跟家长交待。”日本老师却说:“如果让这孩子半途而废,回到日本后,更不好向家长交待。即使万一真的出了一点点事,相信家长也是会理解的。”中国老师让那孩子坐车,他怎么也不肯。他说:“我就是来锻练的,当逃兵多耻辱!我挺得住,一定要走到底!”
日本的孩子们到中国参加这样的活动,是家长自愿自费,每个孩子要交折合七千元人民币的日元。他们不是自费送孩子到中国的大城市或风景区参观旅游,而是自觉自愿地“花钱给孩子买罪受”。
日本家长的这个举措,是很有远见的。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使之在困难的条件下能够生存,这样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发展、开拓、进取和竞争的能力。
日本孩子父母的眼光和做法,很值得我们中国做父母的深思和效法。为了孩子将来的幸福,为了使孩子将来能有所作为,为了把孩子们造就成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我们应当创造条件和机会,放手让孩子经受锻练和磨难,培养他们吃苦和生存的能力。
要知道,吃苦和生存的能力,也是成功和成材的资本,在一定条件下,甚至比知识还重要。我们千万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