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汉军也称汉八旗。根据《八旗通志》的记载,八旗汉军逐渐发展起来的途径有以下三种
1.囊括辽东民户。早在天聪八年(崇祯七年,1634年)五月正式定名汉军旗,就是由八旗内外的汉人和投降的明军官兵中挑选人丁组编而成的。以后分编为二旗、四旗以至八旗,其人丁来源仍与建旗时是一样的。发现天聪八年(1634年)和崇德八年(1643年)囊括辽东残余民户(汉人),编立的佐领有40个之多,占当时八旗汉军全部167个佐领的32.9%,《清世祖实录》记载:顺治六年(1649年)正月通告,先年入关的辽东汉人“有愿入满洲旗者,即入旗内。”
2.收编投降官兵。崇德七年(1642年)清军攻克锦州、松山、杏山,就把投降官兵补充八旗缺额者;顺治元年( 1644年)清军进关,以后陆续攻战黄河和长江流域,以至岭南、云贵地方,沿途收降官兵入旗。顺治二年(1645年)招降公、伯、侯、总兵、副将、游击等官374员,编入八旗;次年又分隶降官于八旗,编为牛录。顺治十八年(1661年)将新投降官员分旗安置;次年安置孙可望余部官员均拨三旗。
1.囊括辽东民户。早在天聪八年(崇祯七年,1634年)五月正式定名汉军旗,就是由八旗内外的汉人和投降的明军官兵中挑选人丁组编而成的。以后分编为二旗、四旗以至八旗,其人丁来源仍与建旗时是一样的。发现天聪八年(1634年)和崇德八年(1643年)囊括辽东残余民户(汉人),编立的佐领有40个之多,占当时八旗汉军全部167个佐领的32.9%,《清世祖实录》记载:顺治六年(1649年)正月通告,先年入关的辽东汉人“有愿入满洲旗者,即入旗内。”
2.收编投降官兵。崇德七年(1642年)清军攻克锦州、松山、杏山,就把投降官兵补充八旗缺额者;顺治元年( 1644年)清军进关,以后陆续攻战黄河和长江流域,以至岭南、云贵地方,沿途收降官兵入旗。顺治二年(1645年)招降公、伯、侯、总兵、副将、游击等官374员,编入八旗;次年又分隶降官于八旗,编为牛录。顺治十八年(1661年)将新投降官员分旗安置;次年安置孙可望余部官员均拨三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