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与赵凤飞校长探讨研究性学习——语文偶记之十七

2022-09-29 07:25阅读:
与赵凤飞校长探讨研究性学习
——语文偶记之十七
我楚狂人
我临近退休的那几年,是我们学校很纠结的几年——为了升格四星级高中纠结着。年年近乎成功,年年功败垂成,最终还是没有成功。
江苏省高中评星级,一大独立特行之举,绝无仅有。我不知道今后要不要像宾馆一样把星级牌匾挂在校门口。
话说验收星级,总得有专家组评审,专家组成员当然要够资格。这一年,请来了上海晋元中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赵凤飞老师来校参加专家组的工作。因为是语文同行,学校领导安排我全程陪同。赵老师也顺便听了我的课,一堂不过瘾,还要求连听一堂。
上海晋元中学是上海市的研究性学习的示范学校,晋元中学的研究性学习的特色正是与语文学科的结合,而实验的领头人正是赵凤飞校长。我也是在坚持搞研究性学习,也是主要和语文学科结合。这样,我和赵校长很自然就聊起了研究性学习。
赵校长他们的依托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基本思路还是语文学习的思路拓宽。如鲁迅研究课题,可以与寻找鲁迅在上海的文化遗存做起,整理资料,从而做到加深理解鲁迅这个人和鲁迅作品。更有点像研究生的学习。他们的思路与书本更近些。他们的老师就是研究生导师。
我的做法稍有不同,我是以学生自主进行吴文化的研究为主要活动内容,学生自己选定课题,自己找资料,自己走访考察,自己整理资料,提炼观点,最后自己整理成文,包括自己反复修改。形成成果之后,自己组织汇报。全过程,老师只指导研究方法和途径,只提出意见,讨论式的提意见,绝不帮学生修改一个字。似乎,我的做法离书本更远些。我的方法学生更像是独立的研究者,老师是课题顾问,而不是导师。但是语文的听说读写都贯穿其中。
我提出自己的看法: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最精粹的一句话,就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我认为,研究性学习就是我们语文学科达到“不需要教”的一个实验途经。语文学科的写作活动,包括资料获得、资料整理、整理成文等过程天然与研究性学习契合,这对语文学科是一大助力
。如果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活动,调动了我们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那就是大好事了。
赵校长对我的看法颇有同感。
我一直认为,研究性学习这一必修课的设立,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思路的根本性改变。也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对我们语文学科更是一个契机,是让学生喜欢语文课的契机。其实研究性学习这是我国的称呼,很多国家的教育界很直白地称之为“做课题”,很多国家小学生就“做课题”;德国人更重视实用性,更重视劳技课的“做课题”,称之为“项目引导教育法”,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爱因斯坦的小板凳”。
但是我们的教育界同行们,始终没有认识到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真正用意。我们的这一必修课,始终处于很尴尬的境地,或者阳奉阴违,或者搞“短平快”,当然其实都是虚化了。研究性学习被虚化,因为它的“长分”因素不是显性的,学生的能力提高很难量化。而研究性学习的虚化,使得我们的新课改失去了一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一个契机,而我们语文学科则错过了一次“教是为了打到不需要教”的实验机会。
研究性学习对考分的妥协,是这一轮教育改革最大的挫败。
与赵凤飞校长探讨研究性学习——语文偶记之十七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