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袁金华先生探讨中学语逻修教学
——语文偶记之十八
我楚狂人
我参加了几次苏州语言学会的活动,不算是忠实会员。有一次参加苏州语言学会的活动,偶遇袁金华先生自南京来,当时袁先生的身份好像是省教科所的所长,我没有问。碰巧听课的时候与袁先生坐在一起,课间休息的时候闲聊,很自然就说到了中学的语逻修教学。
我说起这样的事:高中里我们常常把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当做是比喻的范例,来进行一次小结性的归纳。课后的练习就是这样安排的。但是问题来了。我们从初中开始一直对学生说,比喻是用浅显的比深奥的,具体的比抽象的,使之生动易懂。但是,《荷塘月色》中这个比喻则不然: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前半句好懂,这是写出了月光形同实质的浓。但是后半句的喻体实在不好懂,“梦”本来就不可捉摸,还要“笼着轻纱”,更是朦朦胧胧。
袁先生笑着问我,你怎么说?
我说,感觉朦朦胧胧就对了,作者写的就是这种朦朦胧胧的感觉。
我接着说,但是如果学生接着问,比喻不是为了让读者易懂吗?怎么这里反其道而行之,越比越难懂了?我该怎么说?
袁先生又问我,该怎么说?
我说,我该强词夺理。我该说,文学作品往往刻意求新,不能以常理度之。这个比喻是不是很新奇?但是,这显然是强词夺理,难以服人。
我的结论是,《荷塘月色》不适合作为比喻的小结性教材。何况如“亭亭的舞女的裙”“新出浴的美人”这样的比喻过于香艳,也不适合心志未坚的高中生。
所以,我们的语逻修教学也不能太刻板。如字词句教学,在初中收效不显著,但是我们可以在高中学习文言文语法的时候复习一轮。你会发现效果出奇的好。高中生学逻辑,往往搞不懂。别着急,反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学点逻辑,但是不要考。我们参加过成人教学的同
——语文偶记之十八
我楚狂人
我参加了几次苏州语言学会的活动,不算是忠实会员。有一次参加苏州语言学会的活动,偶遇袁金华先生自南京来,当时袁先生的身份好像是省教科所的所长,我没有问。碰巧听课的时候与袁先生坐在一起,课间休息的时候闲聊,很自然就说到了中学的语逻修教学。
我说起这样的事:高中里我们常常把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当做是比喻的范例,来进行一次小结性的归纳。课后的练习就是这样安排的。但是问题来了。我们从初中开始一直对学生说,比喻是用浅显的比深奥的,具体的比抽象的,使之生动易懂。但是,《荷塘月色》中这个比喻则不然: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前半句好懂,这是写出了月光形同实质的浓。但是后半句的喻体实在不好懂,“梦”本来就不可捉摸,还要“笼着轻纱”,更是朦朦胧胧。
袁先生笑着问我,你怎么说?
我说,感觉朦朦胧胧就对了,作者写的就是这种朦朦胧胧的感觉。
我接着说,但是如果学生接着问,比喻不是为了让读者易懂吗?怎么这里反其道而行之,越比越难懂了?我该怎么说?
袁先生又问我,该怎么说?
我说,我该强词夺理。我该说,文学作品往往刻意求新,不能以常理度之。这个比喻是不是很新奇?但是,这显然是强词夺理,难以服人。
我的结论是,《荷塘月色》不适合作为比喻的小结性教材。何况如“亭亭的舞女的裙”“新出浴的美人”这样的比喻过于香艳,也不适合心志未坚的高中生。
所以,我们的语逻修教学也不能太刻板。如字词句教学,在初中收效不显著,但是我们可以在高中学习文言文语法的时候复习一轮。你会发现效果出奇的好。高中生学逻辑,往往搞不懂。别着急,反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学点逻辑,但是不要考。我们参加过成人教学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