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卖掉了字的家庭——寻书而读之小序

2023-06-30 07:19阅读:
卖掉了字的家庭
——寻书而读之小序
我楚狂人
我们家真的没有书,按照我的老师王迈先生的玩笑话,“连带字的纸片也没有几个”。如今家里有数千本书,都是我工作之后置下的,家里至今有好多大学生,但是就是没有买书人。
我家没有书,是因为我家的字已经卖掉了。我的高祖是常州的识字人,家里传说是秀才,落拓到常州天宁寺摆测字摊。民间传说,摆测字摊就是卖字,家里要三代不识字。结果我家两代不识字,我的曾祖和叔曾祖弟兄两人,幼年到苏州“学生意”,这也是我家落脚苏州的第一代,一对弟兄两个文盲。我祖父是独子,文盲,解放后经过扫盲,算是脱掉文盲帽子。我父亲小学毕业,在旧社会就算是识字了,解放后工人夜大学毕业。我大姑妈小学毕业辍学去学徒,我大叔叔苏高中高一辍学,后来各种进修,基本上具备大学水平。而我的小姑妈小叔叔都是正儿八经的大学本科了,算是恢复了我家高祖“秀才”的读书血脉。这样的家庭,没有书也应该,字卖掉了嘛。
我这个出身于卖掉字的家庭的孩子,偏偏自幼爱书,爱书成癖。于是就一路寻书读。我在小学,偶尔发现家里楼梯底下有一个书箱,祖母说是上海舅公公寄存的,不会要了。于是这一书箱就成了我最早的自己拥有的书:一部线装本的《绣像全图三国志演义》,全的;半部铅印本《镜花缘》,上册;半部铅印本《红楼梦》,缺最后一册;残本线装《康熙字典》,缺好多;一本线装本《幼学琼林》,只有一本。还有些其他东西,书就是这几本。这是我寻觅到的第一批书。这批书就是我在小学里读完的。初中开始,我发现在学校不远的石路阿黛桥西堍有家新华书店,不禁读者站着看书,我就是这里的常客,读了不少杂七杂八的书。再后来,发现家里附近新马路也有书店,可以站着看书,我也常去。实在是没有钱买书啊!攒了些早饭钱,买下了自己喜欢的《唐诗一百首》、《艺海拾贝》,这是我最早自己买的书。
文革中,“扫四旧”,大堆私人藏书被莫名收缴,我们学校就堆在实验楼二楼物理实验室,我把我们的“战斗队”设在这里,本就“用心不良”,就在这里找到了很多我喜欢的书,有些书我就带着插队下乡了。记得有一部《史记》、一部谈迁的《国榷》、一部不全的
《资治通鉴》、几本外国小说等等,就是这些书陪伴我在农村的五年。
后来,有机会进大学,就读江苏师院中文系,终于有书可读了,于是天天教师资料室、学校图书馆报到。我缺了很多课,大多是老师批准免修的,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但是我从来没有在图书馆“缺席”过。我在王迈老师、何孔鲁老师的帮助下,成功进入“封存书库”,我在大学的时候,看书真的很自由。
大学毕业,永远学不会职场规则的我被分到水网深处的中学任教,这里最痛苦的就是远离学术中心,很是寂寞。但是我意外发现学校的文昌阁上有一个无人问津的校图书馆,意外发现了“宝藏”,这里有满架的“太平天国原始档案”和“民国档案”,我不知道这批珍贵的学术书怎么会出现在这样闭塞的地方?是原先长期担任学校教务主任的历史学家金城先生的流惠?反正在这里,我扫除灰尘读完了这批书,这也让我后来在太平天国研究和民国研究有了一点底气。这批珍贵的老书,现在还在吗?
王迈老师告诉我,苏州古旧书店常有好东西,好长一个阶段,我是古旧书店的常客,每次回苏州,只要有闲暇,就在古旧书店。找到了不少书,很便宜,有时候只要几毛钱一本。如我买到的好多影印的碑帖,只要两三毛钱就可以买得一本。
我到五中工作,意外发现在大礼堂的楼梯下,有一大批古旧书,大多是清代的和民国的,如《万有文库》,虽然不全,数量也足够惊人。我建议学校善待。这就是后来学校图书馆“古籍馆”的本钱。退休后还没有去看过,不知这批书还安好?
我这一路,就这样寻书而读。我的读书路,不如说是寻书路。网络时代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感受的。我愿把这些回忆与同龄人分享,也愿意给网络时代的人们留一点尘封的记忆。
卖掉了字的家庭——寻书而读之小序
大运河苏州段老照片,下同。我在运河边长大。
卖掉了字的家庭——寻书而读之小序
卖掉了字的家庭——寻书而读之小序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