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邃的思想——读《天对》,读柳杂记之七
2023-06-20 07:12阅读:
深邃的思想
——读《天对》,读柳杂记之七
我楚狂人
二十年前,我向我的老师唐代文学专家吴企明教授请教,问:为什么唐代出了那么多诗人、画家、书法家、小说家、军事家,甚至出了那么多游侠、神仙,却唯独少有思想家?吴老师笑而不答。
二十年过去了,我忽然有点明悟,原来,我的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问题。
首先,何谓“思想家”?查阅“百度”得到这样的答案:
答案一
思想家是研究思想、思维和思考模式并且形成思想体系的人。古今中外富有独特思想和智慧的人士都可以称之为思想家,但是我们一般指的是那些影响特别大的哲学家。
例如:我国古代的老子,庄子以及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马克思、康德、叔本华、尼采等等。
答案二
思想家是指对各层面的学术都有广泛研究或其思想足以建立出一个思想体系的人(如释迦牟尼佛、笩駄摩那、孔子、老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答案三
他们的研究范围都非常广泛,包括宗教、哲学、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人类学、法学等;某些思想家甚至还会牵涉到军事理论、生物学、宇宙学等。
其实,这三个答案是有很大区别的。答案一,是专指影响很大的大哲学家;答案二,是指建立了自己思想体系的人物;答案三,则要宽泛得多,是指在专门领域有建树的理论家。我们在解读理论家概念的时候,实际上是很含混的。如孔子,就第一个答案就不算是思想家,而第二个、第三个答案就都是思想家。就第一个答案,史上的思想家本来就少,而就第二第三个答案,唐代的思想家并不少,如军事思想家李靖、道教思想家成玄英、经济思想家陆贽等等,都是杰出的思想家。那么著有《天对》的柳宗元,也应该是一个思想家。
流放潇湘的屈原作千古奇诗《天问》,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
传说乃至圣贤凶顽和治乱兴衰等历史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全诗通篇是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内容奇绝,显示出作者沉潜多思、思想活跃、想象丰富的个性,表现出超卓非凡的学识和惊人的艺术才华,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自《天问》出世,千古之下,无人作答。而同样放逐潇湘的柳宗元大胆地回答了。
《天对》在很长时间并不为后世研究者重视,以为只是政治失意者的愤懑之作。但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越来越被世人瞩目。
《天对》仅从题意来看,就可知道柳宗元是极有气魄的。时下的研究者主要的观点有:
(一)“元气”一元论
柳宗元的世界观是自然混沌存在的唯物主义“元气”一元论,否定在“元气”之上虚构一个东西,当做有意志的决定者,否定由人们设计一个终极的原因和造物主。他在《天对》中开宗明义地将这一主旨揭示无遗。
屈原在《天问》开始时一气提了好多问题,都涉及宇宙本原问题。大意是问宇宙有没有一个“终极之物”即最初的创造者?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变化从哪里着手进行探究?对此,《天对》回答说,宇宙是悠远渺茫的,关于宇宙起源的许多荒诞的传说都不足以信。昼夜交替,明暗变化,万物从混沌中发生、发展,都是元气的运动所致。根本没有什么造物主,只有元气是唯一的、真实的存在,是整个宇宙的基础。从柳宗元一贯的思想看,他认为在天地未形成之前,元气已经存在;天地分化之后,元气充斥于天地之间。他对于以往人们认为天有意志的说法十分反感,认为都是愚蠢的、荒谬的、不可信的。在他看来,上边的深奥、玄妙被人们称之为“天”,在下黄土被人们称之为地,寒暑被称为阴阳。“天”和草木瓜果一样是自然物。整个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物质的存在的不同形式。
(二)时、空无限性
针对屈原提出:东西南北,哪一方更为广阔遥远的问题,《天对》回答:无论东西南北都是极其广大,没有边际的。天体无限,不能衡量它们哪一方和其它方位的长短。同时,柳宗元也意识到时间是无始无终的,人们计算时间以太阳运转为标准。太阳东起西落是一种永恒的运动,时间的存在也是客观的、永恒的。
(三)宇宙间万物运动由矛盾(阴阳)推动
柳宗元在《天对》中说,太阳当空,普照万物,大地一片光明,太阳夕下,天昏地暗。这是一个自然的运动过程。阴阳二气流动于天地之间,它们的相互作用,导致万物的运行、休止、凝结、流动,冲突、枯竭、崩裂。阴阳二气弥漫无际,纵横交错,时聚时分,吸引排斥,就像车轮和织机那样不停地运动、“自斗”,就产生了物质运动的各种复杂状态。阴阳二气的对立统一造就了事物,矛盾是万物存在和变化的原因。柳宗元针对以前把元气与阴阳合而为三的观点提出了新见解,认为运动着的元气本身就是阴阳二气的对立统一(“吁炎吹冷,交错而功”),就是“一以统同”。这样就更为明确地说明了统一体中对立的互相“交错”,就是物质形态变化的根本原因。他猜测到物质运动的根源在于事物自身的矛盾性,而且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一分为二的,它们是统一体的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方面。
(四)宇宙没有最终的推动力和支撑物
针对屈原提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展,天体的运行,有没有最终的推动力?《天对》认为这一切都是元气自身的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阴阳二气之外不存在什么神秘的推动力。所以是“无功而作”,一切自然。从而否定了以往认为“天”有意志,是自然界和人类的创造者和主宰者的论点。
屈原在《天问》中涉及到大量古代神话传说,并以此发问。比如,神话传说,天有八个柱子在支撑着,共工和颛顼大战不止,争夺帝位,共工愤怒地以头撞击不周山,结果使支撑天际的柱子折断,地的四角也裂开。于是“天倾西北”,即日月星辰偏聚在西北方向;“地陷东南”,所以东南成为大海。屈原问到底是不是这样?柳宗元认为要排除神话传说中的荒谬的成分,指出其毫无根据之处。他认为天体又不是房子,不需要什么柱子来支撑。地的东南和西北的地势和状况,都是自然形成的,不必共工白费气力。东南是海洋,西北是高山平原,都是天体运行的结果,都是元气自身运行的结票。
(五)反对命定论和迷信
神话传说女娲是一个女神,人头蛇身.一日70变,是创造世界的人物。屈原《天问》中寻问是否有这回事?柳宗元认为这种图腾式的动物名或人名,完全是古人由于迷信的幻想而造出来的,毫无道理。柳宗元坚决反对命定论。针对屈原的天是否有意识,可以保佑好人惩罚恶人的提问,他回答说,自古以来人们求神求仙,想长命不死。但这都化为泡影。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始有终的,尽管有人长寿,有人夭折,但谁也难免死亡这一关。
由于《天对》写作形式的局限性及为回答《天问》的特定目的,柳宗元对“天人关系”的许多思想未能细致地阐述。他的《天说》和《答刘禹锡天论书》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天对》是柳宗元的哲学代表作,比较全面、概要地表达了他朴素的辩证的唯物主义宇宙观。
《天对》一文直接导致刘禹锡的《天论》问世。刘禹锡也说过,作《天论》是为了补充和进一步阐发柳宗元的思想。所以,《天对》可以与刘禹锡的《天论》一起看,我当年就是这样看的。
《天对》关于宇宙生成论,元气(阴阳二气)推动万物运动变化的学说,关于时空无限性的猜测以及对古代神话和迷信的驳斥和批判,都有许多超过前人之处。但是,他对许多问题的回答缺乏根据,从而陷入偶然论。这一点他不如刘禹锡,而和范缜有相似之处。
我的看法,柳宗元的思想很深邃,也很复杂。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因此定义为唯物主义思想家多少有点拔高的嫌疑。是不是这样呢?
其实我觉得我还是没有看懂《天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