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楼梯下的宝箱——寻书而读之一

2023-07-01 07:20阅读:
楼梯下的宝箱
——寻书而读之一
我楚狂人
我在小序里说到,我在小学,偶尔发现家里楼梯底下有一个书箱,祖母说是上海舅公公寄存的,不会要了。于是这一葙书就成了我最早的自己拥有的书:一部线装本的《绣像全图三国志演义》,全的;半部铅印本《镜花缘》,上册;半部铅印本《红楼梦》,缺最后一册;残本线装《康熙字典》,缺好多;一本线装本《幼学琼林》,只有一本。还有些其他东西,书就是这几本。这是我寻觅到的第一批书。
上海舅公公,是我上海叔太婆的哥哥,姓甚名谁我已经记不得了,也许根本就没有知道过。印象中是一个很清秀的高个子老人,在幼时的我眼中很有点出尘的风度。我与他几乎没有交谈过,年龄辈分相差太远了。祖父说,舅公公是在苏州某衙门做师爷的。晚清苏州衙门多,舅公公在哪个衙门分管什么我当然不知道。祖父说,苏州的江苏巡抚程德全“反正”之后,舅公公的衙门就解散了,就去了上海谋生,先是“跑街”,也就是做“掮客”,后来在造漆厂做文案,直到解放后退休,我的卢叔叔张开泰顶替进厂。这一箱书和杂物就是舅公公去上海之前寄存的。祖父说,这是舅公公看不上的,好东西都带走了。这些东西舅公公是不会要了。事实上直到舅公公去世也没有提起过。
除了那几本书,还有整套的岳飞书诸葛亮《出师表》的拓片,没有裱。还有好多张舅公公临写的王羲之《兰亭序》,都是便宜的黄表纸,看来舅公公是一位王字的爱好者,那临写的功夫真的不错;几十卷卷轴,都是清代书画家的作品;一方端砚,外有红木套壳;一枚青玉扳指。另外旁边还有一只“肥皂箱”,装满了一些非实用的瓷器。所谓“肥皂箱”就是用宽木板条钉起来的粗陋的板箱,当时肥皂厂洗衣皂出厂就是用这种板箱装的,所以得名“肥皂箱”。这里的瓷器主要是一些异形的碗,八角的六角的,基本上都是同光时期的粉彩的。
这批书,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那部《三国演义》,这是我认真阅读的第一部名著。这是一套清代初年的刻本,有毛批“圣叹外书”夹行批注。今天想起来应该是毛本早期的善本。全书十二册,每册十回,分两匣装,书匣硬纸青色绢面,牙签封口。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读这本书,每天拿一册,放在书包里慢慢
读,不认识的字先跳过去,先看故事。后来开始会查字典,就拿个小本子记下字,到老师的办公室查找。那时候我买不起字典。就这样,我正式开始了读书,《三国演义》就是我读书的起点。虽然那时候我的老师们都以为我这小孩子看不懂《三国演义》,只是拿了线装书装模作样,但是我真的看懂了。其实浅近的文言文功底也在这时候打下了。所以我进初中,接触文言文,没有丝毫困难。这些都拜这套《三国演义》所赐。
后来,这批东西都已经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丢失了,包括那部《三国演义》。留下的只有那方端砚配套的石雕水盂,那是松荫栖鹿的造型。还有几只瓷器,没有官窑精品。那些书,只留下了一本《幼学琼林》。
楼梯下的宝箱——寻书而读之一
幸存的石雕水盂,下同。
楼梯下的宝箱——寻书而读之一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