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诗与格律8白居易的探索

2024-10-19 07:49阅读:


诗与格律8
——诗学乱弹之四

我楚狂人
二、非格律诗4
2.与格律诗同存时期3
其三,突破格律的艺术探索。
当一种艺术形式臻于完善之际,往往就会产生一种固化,而这种固化就会刺激新的突破的出现。这种文化现象很突出的例子就是中唐时期的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最著名的旗号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著名的《与元九书》常常被文史研究者看做是新乐府运动的宣言书。摘录如下:
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所可举者,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感兴》诗十五篇。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迨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古今,覙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然撮其《新安》、《石壕》、《潼关吏》、《芦子关》、《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 。杜尚如此,况不迨杜者乎?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废食辍寝,不量才力,欲扶起之。嗟乎!事有大谬者,又不可一二而言,然亦不能不粗陈于左右。
上面的摘录部分是白居易谈自己对他之前的唐诗的看法,这就是白居易发起新乐府运动的原因。白居易说“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废食辍寝,不量才力,欲扶起之。”从白居易推重的篇章来看,都不是格律诗。白居易也赞美杜甫“覙缕格律,尽工尽善”,也就是说承认杜甫在诗歌,特别是格律诗的艺术成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但是他偏偏欣赏的是非格律诗“三吏”。从陈子昂的《感遇》开始,白居易欣赏的都不是格律诗。虽然没有明言,是不是白居易认为格律驾驭在高明,也是“技术”,而不是“艺术”,更不是“思想?”是不是至少说格律在白居易心目中对“诗道”并无裨益?

再看白居易的创作实践。白居易诗极少数有幸生前自己编订诗集的大诗人,他的《白氏长庆集》,《白氏长庆集》所收诗,分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共2800余首。讽谕诗是白氏诗歌中最精华的部分.其中包括《新乐府》50首、《秦中吟》l0首等代表作。名篇如《观刈麦》、《卖炭翁》、《杜陵叟》、《轻肥》、《重赋》、《上阳白发人》等。此类诗作大多直赋其事,有的则托物喻言。闲适诗多用于表现闲情逸致,或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同风光,代表作有《适意》二首、《归田》三首等。而白居易所说的“诗道”就在其中。其他的都是才子之作,玩玩而已。
真正为白居易带来千古诗名的是他的长篇歌行体名篇《琵琶行》、《长恨歌》,实际上已经是“诗体小说”的样式了。直接影响到了明清,如“梅村体”实际上就是这样的诗体的继承。关于《琵琶行》的艺术追求,我在《诗与音乐》中已经详述,原文如下:
举个例子,譬如白居易的代表作《琵琶行》,这是中学语文课本的常客,我的教高中的同行都多次教过。我们都曾经反复鉴赏《琵琶行》中精美的比喻,把难以描摹的音乐上化为可以体悟甚至可以触摸的形象。这不错,这是白居易的了不起的艺术成就。也有的同行懂一点琵琶,从“转轴拨弦三两声”里看到了演奏前的“调弦”,“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看到了“技法”和“曲目”。证明作者白居易诗真懂琵琶的。但是我至今没有看到如我一般发掘白居易用充满音乐感的语言写音乐的。我是这样鉴赏《琵琶行》第一节的:
原诗: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常的老生常谈我就不重复了。我引导学生体悟语言的音乐美。这八句,两句一押韵,两句一转韵,平仄声对转,形成了极强的音乐美。这在琵琶声出现前先把读者带进了音乐的氛围中。
我的这一鉴赏,没有前人借鉴,没有师承,完全是我个人的体悟。我以为作者就是这样的用意。
白居易与他发起的新乐府运动,很有典型型性,告诉我们,诗歌的世界从来不是单一的世界,格律诗也不行。
诗与格律8白居易的探索
苏州山塘普济桥,又称白公桥,苏州人纪念白居易的地方。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