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诗传(12)|孟凤梅著
2024-11-24 10:33阅读:
奉诏入京,随侍骊山
终于,在天宝元年(742)八月——李白已经四十二岁之时,他接到了朝廷叫他入京的诏书。梦想成真时的喜悦是无法言喻的,李白有些小心翼翼,有些喜出望外,又有些不敢相信。
他收拾行囊,前往南陵田看望孩子,写了《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还在《别内赴征》中写道:“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虽然带着戏谑之意,但看得出李白对此次出行带着多大希冀——就连自己衣锦还乡的情景都想到了。
此时的李白正是春风得意,从东鲁到西秦足足两千余里,李白只用了十日就赶到了。所有旅途的劳苦,都被快意的心情所冲淡。李白拿着朝廷
征召他的文书,没有找客栈,径直找到专门接待四方宾客的招贤馆,等候召见。在等候的日子中,他将旅途中反复构思的《宣唐鸿猷》改了又改,写了又写,终于将脑海中关于太宗政史、宪章贞观,慎重地列了出来。
玄宗对李白的接见是很隆重的。当他见到李白衣角飘拂、踱步潇洒的样子,当真以为见了仙,就走下御座去迎接李白,邀他坐在御座旁边的七宝床上,端过一碗羹汤,还亲自调几下才给李白品尝。见李白喝着羹汤,玄宗便道:“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
李白被封为翰林待诏,留在玄宗的身边。
唐代的翰林院是一处网罗天下文词经学之士的地方。玄宗时期,精选了些文学之士设翰林院待诏,与集贤院学士分掌书敕文书等事务。所以,李白的这个宫中职务,说白了就是为皇帝草拟诏书的,当然,皇帝如果要出游时,他也会被找去随侍身旁,写些诗词歌赋来娱乐皇帝。
然而,刚入宫的李白却对自己的实际地位缺少认识。他总得意于皇帝对他的恩宠,以为只要在皇帝身边,有朝一日定会飞黄腾达。
李白的名声传得沸沸扬扬,就连最新得宠的杨贵妃都让他去表演了很多次。而同朝为官的官员中,张垍是第一个来拜访的。他的模样还似从前那样温文雅尔,口口声声称李白为“故友”,李白虽听着不顺耳,但本着“君子不念旧恶”之心,依旧对他以礼相待。更何况张垍是掌故翰林院之人,也就是他的上级,今后有什么事情还需要与之协商。
张垍也向他说起过,“翰林待诏”的言下之意,就是不能随意走动——除了十天一次沐浴日可以外出,其余时间都必须在宫中等候随时下达的诏命。李白从那以后便不再随意走动,也不敢恣意饮酒,唯恐乱了事,误了天下苍生的社稷大业,有负圣明天子的厚望。每天,李白就在院中温习经史,将那些历史文人和名臣贤相的事迹统统拿出来研读,一部《贞观政要》都可以倒背如流了。那段时间,李白写的诗文都颇有一番报效祖国之意,就连送别被贬谪的友人远行时也是一派激励之辞。
转眼就到了十月份。这天,内侍前来传旨,命李白前往圣驾所在的骊山温泉宫。骊山就在长安东四十里处。李白飞身骑上御赐的飞龙马,手持御赐的珊瑚鞭,身后跟随着浩浩荡荡的侍从。出了春明门,过了长乐坡,过了浐桥、灞桥,足足半日才走到。
这里四季如春,所以玄宗每年都会在此地过冬、消暑。自开元以来,每隔两三年就会修葺扩建一次——半山腰修建了供皇帝斋戒的长生殿,而山下也修建了专门供杨贵妃沐浴的华清池。
奢华的骊山是李白多年前只能在外远望的地方,现在身临其境,也算圆了自己年轻时的愿望。李白十分得意,连忙写诗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快意:
“少年落魄楚汉间,风尘萧瑟多苦颜。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璋紫绶来相趋。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惟有君。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
这便是李白的《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梦想变成了现实,此时此刻,他前半生所遭受的苦难,都得到了完满的补偿。而看到那些原来对自己冷眼相待的王公贵胄也来巴结自己,心中只有鄙夷。
翰林供奉,政途坎坷
身处温泉宫,李白便感觉这就是传说中的瀛洲、蓬莱——这一定就是仙山吧。更让李白高兴的是,皇帝赏赐:第二日赐浴,第三日赐宴,第四日赏游山——各种各样的赏赐和优待让李白有些飘飘然。
谁知,将近半个月过去了,皇帝一直没有召见李白。只听得半夜山上的宫殿中阵阵声乐丝竹清远悠扬,歌词依稀是:“趁天风,唯闻遥送叮当。宛如龙起游千状,翩若鸾回色五章。”“伴洛妃,凌波神渚;动巫娥;行云高唐。音和态宛转悠扬,更泠泠节奏应宫商。”“步虚步虚瑶台上,飞觞引兴狂;弄玉弄玉秦台上,吹箫也自忙。凡情仙意两参详。”“银蟾亮,玉漏长,千秋一曲舞霓裳。”想必只有那《霓裳羽衣曲》才会像琼浆玉酿一般醉人心神了吧!李白也渐渐听醉了。
可是,在这样享受的时刻,李白仍旧等着皇帝召见自己,然后谈论政治文学。
于是,不明就里的李白便问了同来的官员,皇帝何时才会升殿视事。大家在回答不知晓的时候,都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李白,甚至还有人问他:“有何事如此重要,要圣上在这里上朝见官?”
后来,还是一个侍从告诉李白:“皇上正在和杨娘娘排练《霓裳羽衣曲》,还升殿作甚?再说,这政事内有高将军,外有李相公,又哪里用皇帝操心呢!”侍从最后还不忘嘱咐李白:“有福就享,又何必管那些呢!”
李白知道再问下去也是无趣,便也就静心等待了。许久,内侍传旨下来,让李白去面圣。李白以为是要去商议国家大事,连忙穿衣整冠,俯身阶下。结果,却听圣旨让他作一首诗——关于驾幸温泉宫——于是他提笔写道:
“羽林十二将,罗列应星文。霜仗悬秋月,霓旌卷夜云。严更千户肃,清乐九天闻。日出瞻佳气,葱葱绕圣君。”
(此处略若干字)
就这样,李白屡次得到赏赐,在亟思报效的心情中度过了人生中最得意的一个冬天。
天宝二年(743)的春天,骊山外的世界只有些点点绿意,池边的柳树也刚吐出星星嫩芽,李白奉旨作《宫中行乐词十首》;还未半月,星星点点的绿意蔓延成了满园春色,李白又奉旨作《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三月里,陕郡太守兼水陆转运使韦坚,引浐水到御苑的玉春楼下汇聚成潭。这浩大的工程完成了,便是以新船数百艘表上全国各州、郡的名字,摆上各州、郡的名贵地产,载有无数歌妓舞女,唱着清河天宝年号的《得宝歌》:“得宝弘农野,弘农得宝耶。……三郎当殿坐,听唱得宝歌。”
那领唱之人,便是李白的好友崔成甫。受到上司韦坚赏识的崔成甫身着春装,在船队前高声歌唱。第二日,到了望春楼下,官员们都向玄宗献上各种各样的山珍海味、奇珍异宝。玄宗也很高兴,在望春楼下大摆筵席,足足热闹了一日有余。
于是,李白又奉旨作了《春日游》。春暮时分,兴庆宫中牡丹满园,玄宗陪着杨贵妃在园里品评各种牡丹姿色,李白写诗助兴。由此,就有了《清平调》三首:
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龟年领着众乐工按照曲谱和新词,敲丝竹,击檀板,玄宗和杨贵妃便在一旁饮酒,边欣赏边陶醉。
这三首诗歌以牡丹为衬托,写杨贵妃美得自然高贵,当场就赢得了贵妃和玄宗的高度称赞。从那以后,玄宗对李白的召见就变得多起来,李白也就得到了从大明宫的翰林院迁至兴庆宫的旨意,以便于皇帝随时召见。
此外,皇帝还专门派了两个宫女专门伺候李白,他的吃食也变得越来越丰盛了。每日除了丰盛的佳肴,还有西凉特供的葡萄美酒一壶。衣服更是不用发愁,冬季还未过完,春装就已经早早给他做好了。
此时的衣食无忧,比很多王公大臣还要威风。很多文武官员看得红了眼,王孙贵胄纷纷邀请他赏脸参加筵席,每日的宴会都叫李白吃不开。
这次,沐浴日休息那天,在徐王李延年府中的宴会还未结束,李白就被汝阳王府李琎派的人接走了;而刚刚从左司郎中崔宗之的宅子里走出来,张垍兄弟三人就早派人在门口候着了;沐浴日还未过完,玉真公主又叫元丹丘务必将李白请去玉真观。
李白突然成了京城中的红人。这样的生活,曾一度让他如痴如醉,可经历过一场场欢宴之后,李白却渐渐厌烦起来。又是一个沐浴日,李白却了个大早,便溜了出去。他想过一天没有阿谀奉承、没有烦扰应酬的清静日子。
想来想去,这样的地方也只有南门里兰陵坊一带才会有吧——那慈恩寺周围,不仅风光无限好,重要的是人烟稀少,虽处闹市中,却有着乡村般的静谧,妙不可言。
李白信步穿过朱雀门大街,走向南门。在池塘、荷花、菜畦间漫步一圈,他看着远处的竹篱茅舍,不由得停下脚步慢慢欣赏这份静谧。在快到南门的地方,李白走进了一个简陋的酒家。
他点了壶普通的米酒和精致的小菜,自饮自酌起来,随后便倒在酒家的小土炕上入了梦乡。正睡得香甜,岂料一盆冷水将自己淋了个透心凉。一睁眼,只见几个内侍站在小土炕起点头哈腰地道歉,并解释说:“我们找您找得好辛苦!皇上正在白莲池泛舟,等着您回去呢!”
随后,李白便被这几个侍卫拉上马车。不料马车赶路实在颠簸,李白没忍住,就吐了起来。终于到了白莲池,李白的衣衫却一片狼藉,这怎么上得了龙舟呢?内侍匆匆禀告高力士,高力士也只是吩咐给李白几碗醒酒汤。
当李白抬起眼皮,看高力士用手绢捂着口鼻,阴阳怪气地说话,不由得气从中来,想这只配给皇帝提夜壶的阉人有什么资格嫌弃自己——可转念想来,自己何必与这等阉人斤斤计较!换了身干净的衣服,李白就被内侍扶上了龙船,正欲进去,却得到旨意——在船头的一处小桌上写一首《白莲开花序》。
李白从未觉得作诗是这样困难的事情——坐在那里半天,一直到夕阳即将西下,才将这首诗呈给皇帝。也不知是娘娘嫌他酒气过重,还是皇帝嫌他文思迟钝了许多,从那之后,李白就很少接到奉召了,而且还被下旨:从兴庆宫搬回大明宫的翰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