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家长老故:从围棋胜负之道看家庭育儿之道

2011-07-21 12:38阅读:
家长老故:从围棋胜负之道看家庭育儿之道
梦里江河的话:
这个“老故”,就是两三年前在巨人小升初论坛上风生水起的某名校学生家长,网名唤着“故地重游”。他那套关于教育的“地主贫农理论”,很粗暴,也很深刻,和他那个头像“拿冲锋枪的甘道夫”真的好般配啊。
那年和“故地重游”一块儿在巨人小升初论坛呼风唤雨的家长真不少,我很喜欢的还有“可怜父母心”、“猫玩线团”和“格里高利”等等。虽然我不在那儿发言,但他们的言论常引我思辨。现在这些人都离开那个论坛了,此情虽可成追忆,叫人如何不惘然啊。
现在老故开博客了,专谈育儿,大好事啊。我赶紧“关注”了他,并希望更多人“关注”他,从而诱惑他写出更多的特色好文来。
这次转贴他的三篇博文,更多的文字和图片就得去他的博客里找了,链接如下:
http://blog.sina.com.cn/u/2200697413


老故博文之一:
胜负之道
(2011-07-06 12:55:52)

下围棋很纠结人之处,往往是胜负输赢,因为人人都想赢。但按棋理,就没有能赢棋的方法,只有不败的方法。

一局棋里需要下很多步棋,每一步都是一次选择。对于绝大多数的选择(某一步),当局者只能下正着。正着,也叫本手,意即堂堂正正的着手,是合理的、不败(不招致损失)的着手。为什么不下克敌制胜之招而只下正着呢?因为此时并无胜机,所以要做的就是不败。强行去“制胜”的结果,通常是不仅没下出正着,反而下出了劣着、俗手、恶手,招致损失,等于向失败靠近了一步。

下围棋时要做的,就是用正着一步一步简单地推进。但,在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局势中,总会在某一特定场合、某一特定瞬间里,出现特定的机遇。此时要依靠敏锐的棋感和缜密的计算抓住战机,随机应变地下出只在“本特定场合”下成立的出奇制胜之妙手(向胜利靠近一步)。

这个奇正原理往往也会在很多领域中体现,先堂堂正正地出师,在变化中适度调整并保持着“随机应变”的状态,时机一现便避高趋下、避实击虚,即所谓“始以正合,终以奇胜”。
孙子曰: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但正着并不是很容易就能掌握的,与正着(本手)和妙手相对应的,是俗手和恶手。笔者手中正拿着一本沈果孙先生在二十余年前的著作,其中对“俗手”是这样解释的:
==============
什么是俗手?
俗手就是幼稚的、似是而非的着手。俗手大多会在无形中给你带来无偿的损失。俗手不同于恶手,恶手的性质更严重,损失明显。但恶手的危害反而不如俗手来的大,因为恶手是易于纠正的,吃一堑可以长一智;而俗手,由于它的似是而非,使你不易察觉,因而不容易纠正。
“俗手”与“正着”一样,也是可以根据棋力而有宽紧度的。有些棋在高手眼里是俗手,但对于低水平的棋手来说,还可以不去苛求。
严重的俗手,却又与恶手相接近了。越是近似恶手的俗手,越容易纠正;越是近似正着的俗手,越容易被忽略。
===============

故最强大的制胜之法,就是围棋十诀之第一条:不得贪胜。
胜负之道,即平常心之道!
下围棋,只有控制住贪胜之心和自身情绪,才能真正获得其它视角,走向胜利。



老故博文之二:
从游泳看育儿
(2011-07-08 11:52:18)

最近每天都去游泳,年轻时虽不常游,但现在却几乎成了最适合我的锻炼方式。

言归正传,这两年我越来越爱思考育儿问题,于是对一些现象比较上心。
昨天有个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想来深水池,工作人员要求她先要测深水,需要看着她游200米。家长此时就犹豫了,说孩子虽然上过两次游泳班,但最多只连续游过几十米,觉得她游不下来。我正在池边休息,就鼓动那女孩“你就测一把试试呗,干吗不测?一咬牙没准就成了呢,你看深水这边得水多好看啊”。看得出女孩也有些动心,但最后她还是顺着家长的意思没去测深水。
非常遗憾,她的家长这次没能下出“正着”(在我眼中育儿之道与棋理相通,关于妙手、正着、俗手、恶手见《胜负之道》)。
此时家长的“正着”,应该充分利用她想进深水区的这一次“动机”,鼓励她去测试(即使明知她不会成功),家长的投入仅仅是跑趟腿去买张10元的测试票而已。
【可能结果一】:她去测了,但游到一半因体力不支而放弃。此时要笑容满面地把她拉上来,不要有丝毫对“结果”的在意,对她说“过瘾吧,咦?看来以后再想来深水游时,咱买张测试票不就行啦”。她可能对这次的“不成功”略有遗憾和挫折感,但这些感受应只来自于她的活动本身,而不应对家长的期望负责(所以,家长一开始就不要表现出任何对“结果”的期望,只需对她的行动表示出赞赏)。
【可能结果二】:她自己犹豫后放弃测试,此时不宜过份鼓励她去测试(否则等于是诱导她今后不向家长表露自己的“动机”),带她回到浅水区,她并没有遗憾和挫折感。实际上,她已经理智地处理完了自己的一件事情。
【可能结果三】:她测了,而且还竟然完成了!这个结果当然最好处理了,可以鼓掌、翘拇指、大声说“干得漂亮!”、或一起到饮食区庆祝一下。此时还可借着兴头,让她自己去办那些深水证手续。

总而言之,“正着”的着眼点是培养积极心态,提高小孩的精气神,无论出现哪种变化都将成为“不败”的结果。

如同下图局面中执白的小孩此时下A还是B,单就这一盘棋而言可以通过计算得到正解,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但教练的视角与对局者不同,最值得关注的不是本局的胜负,也不是提高他的计算能力,而是引导他敢于去下自己还计算不清的棋(无论下了A还是B),在摸索中提高棋力,这会决定更长远的“胜负”。即:唯一关注的,是心态。
态度决定一切!



老故博文之三:
家长引导孩子时的“一招鲜”
(2011-07-19 10:10:21)

小区里有一五年级小孩,前几天去参加中学组织的活动,家长就来问我知不知道学校将会考察什么,难不难等等(我当然什么都不知道)。
我就说,他去考试你有什么可紧张的呢?
他说,当然紧张,要是考好了就直接上XX中,考不好还要上六年级,还要小升初。
我又说,那您老在这儿紧张又有什么用呢?
他说,情不自禁啊。

这就是一种常见的“局面”:小孩去做一件事情,家长在关注“结果”。

按棋理,家长此时不关注“结果”是正着。
下围棋的小孩都是想赢的(《胜负之道》里的平常心,并不是说给小孩的),但教练和家长不一样,如果跟自己的引导对象在一个层面上,也在贪胜,则相当于在诱导选手“想赢怕输”。反之,教练家长平常心,将关注点投在选手本身,则会引导选手向“想赢不怕输”方向发展,在前面的《游泳池测深水》里也是这个原理。

小孩去做一件事情时,家长应关注他精神是否饱满、心态是否积极,这些是家长应去引导的。而关注“结果”,等于诱导小孩贪图自己不能完全控制的事物,棋经有云“心役他事者,其虑散”。

所以,家长的“一招鲜”就是爱谁谁,持之以恒,哪一次都不关注结果。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