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富捷
最近重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感受颇多。本来,我觉这又是本同质化的东西,初读时并未觉特别,可现在再读,大概年纪大了,书读多了,确实觉这是本好书。
这次我把整本书都做了思维导图笔记。不过,导图太大,我没法把它一张张分享出来,但根据记录的内容,我把它整理成了一些札记,现在分享给诸位。
先谈谈这本书所讲的心法。
所谓心法,当然不是作者的原话,西方世界没有心法技法的说法,我这么表达,是希望用东方人的思维给大家做个导读,让诸位理解起来轻松些。
这本书,实际上就应当分作心法、技法两块。心法,提出一个阅读观,技法,则具体给出了四个层次的阅读法。
那心法到底是什么?作者艾德勒和范多伦把它称作“主动阅读”。所谓主动,好比打棒球,作者是投手,读者是捕手。作为捕手,你得主动接球,假使接不到,那白读。什么叫接不到?接不到,就是单纯接收书中信息,无非做记忆训练,而接到,则是读后,读懂了,有自己的理解与启发。
这不是个新鲜道理,相信你听过诸多类似观念,自古来就有太多人谈过。比如蒙田说:“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前者的无知,是因为不识字,不识字当然看不懂,而后者不懂,那就是不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