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莲池寺再考订4文星阁、庙产办学

2024-10-01 07:50阅读:
莲池寺再考订4
——重读乾隆稿本《陈墓镇志》札记之七

我楚狂人
三、文星阁考
莲池寺有三层高阁,东向,建于水畔,乡人多称文昌阁,有人甚至直接指为灵官殿。根据乾隆稿本《陈墓镇志》记载,实名文星阁。
原书录有里人张圻《文星阁'片云'额跋》一文,原文如下:'向有镇西通神院之偏有文星阁,岁有会,月有司。余亦从事焉。乾隆癸甲间(公元1743年),阁大颓,百凡俱废。时余病痫,恍惚中,书此书二字,意欲别构一阁以为之颜。已而谋建于此,议数四,卒不果。越今又十余年,余衰矣!无能为役,不谓同人之顿兴斫举也!既落成,检敝箧,额尚存。谨刊而悬之。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菊月,弟子张圻跋。'
这块刻石在文星阁壁上,当年我见到这块刻石,才知道了文星阁的重建时间。周爱生先生告诉我,刻石还在,但是刻文已经漫漶不可辫。
根据这一文章记述,说明这样几点:首先,文星阁原先是通神道院的建筑,毁于乾隆三十二年风灾。重建于莲池寺,落成于乾隆三十八年。其次,文星阁是乡绅雅集之所,重建于莲池寺,雅集如故。
这里成为乡绅的集会之所,这就是取代通神道院成为当地乡绅公议地方事务的活动中心。这是乾隆三十二年风灾对陈墓地方造成的重大影响之一。
文星阁是莲池寺仅存的原建筑。
四、庙产办学考
19762月到陈墓中学任教,当时乡人多称“在灵官殿教书”。这种说法,我并不陌生,苏州也如此。我家附近的小学,在水仙庙办学的胥江小学就被叫做“水仙庙里”,在韩蕲王庙办学的小园上小学就被叫做“王庙里”。特别的是不称“莲池寺里”,而称“灵官殿里”,原因上文已经分析。所有这些
,都是清末民初“庙产办学”留下的语言痕迹。
“庙产办学”的首倡者是晚清洋务派首领人物张之洞。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113日清政府颁布。因制定颁布于旧历癸卯年,故又称癸卯学制
清末“新政”废科举,兴学堂,由于办学经费的不足,采纳张之洞所提出的“庙产兴学”对策,即征收部分道观佛寺及民间庙宇的财产与场地用于办新式学堂,于是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第一次“庙产兴学”运动。
庙产兴学指的是清末僧人的还俗、用寺庙产业兴学的风潮。其中以江苏省僧教育的组织较为健全,办学也较有成绩。
但是,陈墓庙产兴学似乎太晚了了一些,陈墓19462月才办起了第一所初中。即槃亭中学。这已经是葵卯学制之后的42年了。如果与苏州市区的第一所现代化中学创建于1892年相比,更是迟了半个多世纪。
根据陈墓中学校史记载,陈墓的第一所初中,开始的创办地不是莲池寺,而是“港西”的城隍庙,即元和城隍庙,后来才搬到莲池寺的。所以庙产兴学并不仅限于佛寺,其他庙宇也如此。我上文提到的苏州水仙庙、韩蕲王庙就是例子。这里的元和城隍庙也是例子。
1948年槃亭中学搬进莲池寺办学,到1993年迁出异地重建,莲池寺办学45年。其中包括我在这里任教的十四年多。
莲池寺再考订4文星阁、庙产办学
上世八十年代中,我在文星阁前。纪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