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书,非背不能读

2007-01-27 16:47阅读:
书,非背不能读
中耀
谈到读书,我最佩服20世纪前半叶那一代文化名人。他们读书多,更读得精,动不动一部大厚书就能背下来,真是了不得的功夫。
从《八十忆双亲》书里,让我们知道钱穆9岁时就能背诵《三国演义》。此事值得一录:
那是一个晚上,父亲去镇上的烟馆议事,钱穆跟随同往。进了烟馆,一客忽然问钱穆:“听说你能背《三国演义》,是真的吗?”钱穆点头。又一客问:“今晚可以试试吗?”钱穆又一点头。于是按照客人要求,他开始背诵“诸葛亮舌战群儒”。一面背诵,一面表演,把诸葛亮与张昭等人的语气动态,表演得淋漓尽致。大人称奇,小钱穆当然免不了飘飘然。第二天。钱穆依然随父亲去烟馆议事。路过一座小桥时,父亲问:“认得桥字吗?” 钱穆点头说:“认得。”又问“桥字是什么旁?”答:“木字旁。”再问:“木字旁换马字旁是什么字,认得吗?”再答;“认得,是骄字。”父亲又问:“骄是什么意思。知道吗?” 钱穆答:“知道。”父亲步步紧逼:“你昨晚的行为有这个骄字吗?”钱穆这时才明白父亲的意思,顿时如闻雷霆,俯首不语。在父亲眼里,即便是9岁的儿子,即使是能够背诵《三国演义》,也不准你骄傲。
那时候,读小说算不得正经功课,只能偷偷摸摸地读。能在这种状态下把《三国演义》背下来,正经功课的背诵更当不在话下。我想起上世纪80年代在北大中文系读书的钱穆孙女,她向祖父请教读书问题,钱穆回信说:“《论语》外,须诵《孟子》、《大学》、《中庸》与
《朱子章句集注》。《庄子》外,须诵《老子》。四书与老庄外,该读《史记》,须全读,不宜选读,遇不易解处,简略读过,遇能解又爱读处,则仍须反复多读,仍盼能背诵……”要求孙女背诵,作为史学大师的爷爷自然更能背诵。能够背诵《史记》,让人不敢想象。
从张恨水的《山窗小品》里,知道他在14岁之前,就能够背诵以下典籍:《三字经》、《论语》、《孟子》、《左传》、《大学》、《中庸》、《诗经》、《礼记》、《易经》、《千家诗》、《古文观止》等。显然,这并不是他可以背诵的全部。从他很小的时候就写一些酷似《聊斋》的小说,可以证明他把《聊斋》读得烂熟了。从他上世纪30年代写的《水浒人物论赞》时,他每天既要出报,还要同时为几家报纸续写连载小说,他不可能有时间翻查原著,只能凭年幼时的阅读记忆去撰写。即使达不到背诵《水浒》全书的程度,也应该是差不多了。
文史学者曹聚仁在《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里,谈到了对几部经典著作的阅读:《儒林外史》读了一百多遍,都是一本正经地读,不是作为消遣地随便翻翻。《红楼梦》读了七十多遍。《聊斋》读了四五十遍。《水浒传》读了二十多遍。《三国演义》只读了两三遍,原因是它没有《三国志》那么引人入胜。《史记》读了多少遍,他没说,只说是他最爱读的书,也是下苦功读过的。
曹聚仁的话不免令人生疑,怎么能记得一部书读了几十遍、上百遍呢?难道每读一遍都要记个帐吗?怀疑归怀疑,但从其著作中透露出的学问看,他的确书读得多、读得熟,应该是无须怀疑的。
再有,是郑振铎的亲自检验,才使我们知道茅盾是能够背诵《红楼梦》的;而通过读周建人的回忆文章,也才使我们知道鲁迅小时候是背过《纲鉴》的。
最近, 96岁高龄的季羡林老先生出版了新书《病榻杂记》, 书中老人提出要摘掉“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顶罩在自己头顶上的灿烂光环,表现了一位学者、文人的崇高境界。其中,他在谈到国学基础时是这样说的:“我从小学起就读经书、古文、诗词。对一些重要的经典著作有所涉猎……(至今)除了尚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外……”这里,季老是谦虚的认为:“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说:“自己连‘国学小师'都不够”。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季老当年对古典诗文的阅览是那么的广博, 其背功也绝非“等闲之辈”……
一个人读了多少书,头脑里就会有多少知识的积累,视野就会更加开阔,运用知识也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就跟一个厨师一样,想烹饪什么美味佳肴,只需选准基料,适当辅以佐料,再加上巧手的精工细做,那么一盘色丶香丶味俱佳的上乘佳肴便会随即出炉。烹饪如此,写文章也相似。因而,是读书功夫成就了那一代文化巨人。

欢迎浏览点评以下博文:
暖单位的服务应否改进?
从城管打人致死的反响
有感于上海市将出台《城市设摊导则》
从联合国秘书长公开招聘身边工作人员所想到的
有感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自曝“家底”
爱心捐赠活动应考虑更便民
从公务员报考看机关之间政治经济待遇的不公平
供暖矛盾之我见
执法也需人性化
'暗中执法'的背后
公车改革浅议
由春节逛省图书馆说开
从公务员报考看机关之间政治经济待遇的不公平
从城管打人致死的反响 看百姓对执法人性化的渴望
从联合国秘书长公开招聘身边工作人员所想到的
有感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自曝“家底”
执法也需人性化
'暗中执法'的背后
公车改革浅议
由春节逛省图书馆说开去
怎样得到领导的欣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为官当节俭
盼望摆脱'拥挤'
释'会来事儿'
关于教育的几点建议
供暖矛盾之我见
从王浩丶郝帅输球看'心病'的防治
百姓关注 差距过大的工资收入
群众赞成对废旧家电强制回收
洗浴业畸形发展需从严控制
农民对业余文化生活有“四盼”
群众渴望规范并扩大社区服务职能及范围
科技下乡莫走“近路”
农民盼望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进城农民工渴望低起点加入医保
居民渴望自来水能直接饮用
领导干部应当做到五个必须
“家庭小饭桌”不可忽视的隐患
为自己,更为他人维权
杂谈“酒与污水定律”
基层干群赞成领导干部交流
基层群众对信访工作有四盼
低收入群体就医怕“过度检查
舆论呼吁整治殡葬乱收费!
低收入者渴望缩小贫富差距
提高博客点击率的方法
 有感于上海市将出台《城市设摊导则》
能否给公用电话穿上净化外衣?
爱心捐赠活动应考虑更便民
闲话“方便”
孩子早恋的信号
我的老年生活
万人唾骂的 秦桧
东汉跋扈将军 梁冀
清廉丶爱民的郑板桥
试谈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落后原因及解决办法
请允许我说几句 回应韶华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作家韶华回忆录

晓东今天归来 李诗的小诗《珍惜》
越南海防市印象 李诗的小诗《梦中有你》
海上桂林' 下龙湾 ' 李诗的小诗《梦中有你》
李诗的小诗《梦中有你》 散文<隔江看朝鲜>
婚礼的变迁
云雾山中游泰山 2
云雾山中游泰山 1
鞍山行
想起樱桃熟了的时候 李诗的小诗《珍惜》
想起奶奶腌的咸菜 李诗的小诗《珍惜》
诚实的惩罚
田景荣尝试纸屑粘贴画
我是“乱炖”菜肴的发明人
从学骑车想到的…… 李诗的小诗《珍惜》
“撴的鱼” 李诗的小诗《珍惜》 李诗的小诗《珍惜》
我的父亲母亲
当年的自行车
由自学理发想到的……
炕席的变迁
奶奶的小屋
【散文】黄土
广州白云机场印象 李诗的小诗《珍惜》
冬天里的春天记忆
旅途趣事---“榴莲”广州白云机场 李诗的小诗《珍惜》
“短尺”的内疚
回味“年味”
卖糠记


让微笑走近你我 (空姐美图)
崂山缆车
苦涩的中学时代
二姐和小六姑
奶奶的故事
割不完的“门帘子”
一碗疙瘩汤的故事
外地人看天津
父亲晚年的读写生活
老家的大饼
(二)
(一)

不怕鬼的故事
(六)
走好人生的道路
书,非背不能读
多鼓励孩
刻苦会使人生更美好
刻苦是成功的基础
战胜不良的自我意象
需尽早培养孩子当众讲话能力 越南海防市印象
口吃是可以自我矫正的 越南海防市印象
有空赚钱,没空教孩子'的苦果
挫折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必修课
让孩子带着俭朴上大学
家长应学点'人才学'
紧张的学习离不开积极的休息 越南海防市印象
每个孩都能成才
化解孩子心理的忸曲
读书絮语 越南海防市印象
教育孩子应尽早 越南海防市印象
家庭非有书不行
帮孩子选择职业
值得借鉴的犹太人育儿经验

一封陈旧但仍可一看的信
父母育儿要有危机感
谈孩子教育(学习)的“最佳期”
让孩子充分利用图书馆
谈谈对孩子的“智谋”教育
帮助孩子树立人生理想和目标
须向孩子输入的几个基本观念
用“重复法”教育孩子
提高博客点击率的方法 越南海防市印象
说说孩子的“潜能”
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智商测验”?

关于孩子的定向发展问题
积极认真培育好孩子的记忆力
“知识改变命运”
婴幼儿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
表扬、鼓励、批评
不能娇惯孩子吃独食
青春期恋爱箴言
人生的信念
说说'教育爸爸'
人生至要是读书
谈父母对孩子的期望
我们怎样还孩子的债
育儿成才的四大法宝 在人生的长跑路上
 成功丶成才要言 四种马、四种人、四种学

欢迎加入《家庭教育随笔》博客圈:
http://q.blog.sina.com.cn/jy81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